分類: NGO
關於自由之家報告的一些想法
2022 的網路自由報告在今天發布了,以作者的角度,稍微瀏覽了相關新聞與網友反應,約莫有以下感想:
(1) 自由與混亂並非相互衝突的概念,甚至在描述現狀時,兩者更時常有因果關係。整體而言,任何國家的言論市場始終都是混亂居多,差別只在特定領域的規管觸手會延伸多遠。而台灣在地緣政治的作用下,網路呈現自由而混亂的樣貌,幾乎是必… Read the rest
UN 兩三事
和 R 聊天時,想起了一些與 UN 有關的記憶。
- 曾兩次遞交報告給 UNSR,兩次都是給言論自由的 David Kaye,一次是 2018 年關於平台言論審查,另一次則是 2019 年的監控工業調查。坦白說,操著破英文,寫完報告,把報告寄出去時,仍無可避免感到羞赧,但彷彿幫台灣做了什麼的心情,倒也是真實存在。這兩份報告後
Human rights never lose
才怪。因為鐵板之爭,翻了那位老師的臉書,湊巧撇見了這句話。雖是在罵以言論自由為名捍衛中天的學者們,但說出這樣的話,似乎還是透露他對社運圈的長期怨念。
原先是要以過往的經驗回應這句話,但真打開電腦打字時,首先想起的卻是《卡拉馬佐夫兄弟》的宗教大法官一節。那是一個刻劃人之軟弱、無助、服從權威,以至甘於卑鄙,情願苟活的段落,至… Read the rest
Digital World – Digital Life(3)
(1)EFF針對Pornhub事件發了一篇評論,抨擊金融機構Visa或Mastercard在專斷操弄使用者能看到的Pornhub內容。這篇文章在臉書投放後,留言幾乎一面倒,都在痛罵EFF太誇張。其實EFF在過去已有數次反對金融機構介入網路內容審查的前例,這次對他們而言,也許就只是再次重申立場,文章中也隱隱可見馬尼拉原則… Read the rest
綜合性人權 NGO 決定聲援個案時會考量的要素
近來聽了一些綜合性人權組織是否聲援個案的案例,暫時還沒太多主觀想法,但先大致將所聽到的因素整理如下,星號越多,表示考量比重越大,但幾個星號較少的因素結合,依然可能把星號多的正面因素排除:
- 個案現況(****):個案本身所提供或可關聯的資料,是否足以讓組織進行聲援與否的判斷,必然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。不完整、無法查證或邏輯有